非标制造业(非标准化制造)的工作流程与传统标准化制造有显著差异,其核心在于“订单驱动、柔性生产、动态响应”。以下是其典型工作流程及关键环节的拆解(以金属加工、装备制造等场景为例):
一、非标制造业全流程框架
客户需求确认 -->技术方案设计-->工艺与BOM制定-->生产计划排程-->原材料采购
-->加工与装配-->质量检测-->交付与售后
二、分阶段流程详解
1. 客户需求确认
- 核心动作:
- 接收客户图纸/技术协议(可能包含非标参数,如异形结构、特殊材料要求);
- 初步评估技术可行性、成本与交付周期;
- 签订合同(需明确变更条款,如设计修改次数限制)。
- 痛点:
- 客户需求模糊或频繁变更(占非标项目失败原因的60%以上);
- 跨部门(销售、技术、生产)信息传递误差。
2. 技术方案设计
- 关键步骤:
- 逆向工程:对客户提供的样品进行3D扫描、尺寸测绘(如钣金件);
- 仿真验证:使用CAE软件(如ANSYS)模拟受力、热变形等;
- 设计评审:组织跨部门会议确认方案(重点:可制造性、成本控制)。
- 工具:
- CAD(SolidWorks、AutoCAD)、PLM(产品生命周期管理)系统。
3. 工艺与BOM(物料清单)制定
- 工艺设计:
- 分解加工步骤(如切割→折弯→焊接→表面处理);
- 确定工艺参数(如激光切割功率、折弯模具选择);
- 设计工装夹具(非标制造中占生产准备时间的40%)。
- BOM管理:
- 动态BOM:因订单参数变化导致物料规格/数量调整(如铝型材厚度变化);
- 替代料管理:应对原材料短缺(需提前在ERP中维护替代规则)。
4. 生产计划排程
- 核心逻辑:
- 插单处理:紧急订单抢占资源(需动态调整优先级);
- 产能平衡:协调设备(如CNC、冲床)、人力、工装可用性;
- 齐套检查:确保物料、图纸、工艺卡同步到位。
- 工具:
- APS(高级计划排程系统)或低代码动态排产模块。
5. 加工与装配
- 车间执行难点:
- 工艺变更:现场临时调整(如焊接顺序优化);
- 进度跟踪:依赖纸质工单或Excel,数据滞后严重;
- 异常处理:设备故障、质量问题导致计划中断。
- 增效手段:
- MES系统实时采集数据;
- 电子看板可视化监控。
6. 质量检测与交付
- 质检重点:
- 首件检验(小批量生产的关键);
- 过程抽检(如钣金件尺寸公差、表面光洁度);
- 终检报告(需客户签字确认)。
- 交付风险:
- 物流环节损坏(异形件需定制包装);
- 客户验收标准分歧(需合同明确检测方法)。
三、非标制造流程痛点总结
环节 | 典型问题 | 解决方案 |
需求确认 | 客户需求频繁变更,沟通成本高 | 使用在线协作工具(如3D模型共享平台) |
工艺设计 | 工艺复用率低,重复设计耗时长 | 建立工艺知识库,AI推荐相似工艺方案 |
生产排程 | 插单导致原有计划全面崩溃 | 低代码动态排产模块,实时计算最优解 |
车间执行 | 依赖人工经验,错误率高 | 数字化工作指令(图纸、工艺卡扫码调取) |
质量管控 | 追溯困难,责任难以界定 | 一物一码(二维码绑定生产全流程数据) |
四、数字化转型关键突破点
1. 模块化设计:
- 将非标产品拆解为“标准化模块+可配置参数”(如铝型材加工中的截面库)。
2. 柔性生产系统:
- 低代码平台快速配置订单专属流程(如插单自动触发资源抢占规则)。
3. 数据驱动决策:
- 通过历史数据分析优化工艺(如焊接参数与缺陷率关联模型)。
五、行业标杆实践参考
安徽池州安安新材料通过苏州真容软件“慧表NxCells”低代码平台,经数字化改造后,该公司产品的平均生产周期缩短了近3个月,单位产品制造成本降低5%-15%,用工人员减少15%,能耗降低20%以上,生产效率大幅提升
非标制造业的流程本质是“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”,其竞争力取决于企业对需求响应速度与资源协调能力。苏州真容软件“慧表NxCells平台”为中国非标制造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(低代码+工业互联网)解决方案,正在成为破局关键。